德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年10月5日 —1784年7月31日),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戏剧家、作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德尼·狄德罗出生于法国东部郎格勒外省小城朗格尔的一个剃刀师傅家庭,1732年获得巴黎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当过家庭教师,翻译过书籍,结识了卢梭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启蒙思想家。1749年因出版他的无神论著作《给有限的人读的盲人书简》而入狱。获释后,他顶着压力主持《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编写哲学、史学条目一千多条。如果当问题在于保卫祖国的时候,我去抵抗敌人,我就只是一个通常的公民。如果一位朋友的死亡使我眼看着自己的死亡,我的友谊就只是一种瞻前顾后的友谊。生命对我如果比情妇更宝贵,我就只是一个和别人一样的情人。会有人对我说,那么有强烈的情感倒是一种幸福了。是的,如果一切情感都和谐一致,当然是这样的。要在它们之间建立起一种充分的和谐,而又不要顾虑凌乱。如果希望为恐惧所制约,好体面为爱生命所制约,贪图快乐为关心健康所制约,你就既看不到放荡的人,也看不到冒失鬼,也看不到懦夫了。人们无穷无尽地痛斥情感;人们把人的一切痛苦都归罪于情感,而忘记了情感也是他的一切快乐的源泉。因此,情感就其本身性质说,是一种既不能说得太好也不能说得太坏的因素。但使我感到不平的是人们总是从坏的方面来看情感。如果有人说了一句话对理性的敌人有利,人们就以为伤害了理性了;可是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如果没有情感,则无论道德文章就都不足观了,美术就回到幼稚状态,道德也就式微了。有沸腾的心灵和热烈的想像的人们,是和怀疑论者的迟钝不相容的。他们宁愿匆忙地作一选择而不愿不作任何选择;宁愿陷于错误也不愿过不确定的生活:或者因为不相信自己的胳膊,或者因为怕那水深,总之人家看到他们永远挂在那树枝上,他们完全感觉到那树枝是很软的,而他们宁愿挂在那里,不愿投身在激流中。他们肯定一切,虽然他们丝毫也没有留心地考察过:他们对什么也不怀疑,因为他们既无这种耐心,也无这种勇气。人家应该要求我追求真理,但不能要求我一定找到真理。一个诡辩就不能比一个可靠的证明更深地打动我吗?我被迫同意把假的当作真的,而把真的当作假的来加以抛弃;但是,如果我是无辜地弄错了,我又怕什么呢?人并没有因为在这个世界中曾有智能而在另一世界中得到报偿:那么就会因为在这个世界中缺乏智能而在另一世界中受到惩罚吗?因为一个人不善推理就罚他,这是忘了他是一个傻子而把他当作一个坏人一样来处理了。
不信有时是傻子的毛病,而轻信则是聪明人的缺点。聪明人对广阔的可能看得很远;傻子则几乎只把实际存在的东西看作可能的。也许就是这一点使得一个很怯懦而另一个很冒失。功与过是不能归之于理性的运用的,因为世界上的全部善意也不能帮助一个瞎子辨别颜色。我不得不在有明显证据的地方看到明显证据,而在没有明显证据的地方看到缺乏明显证据,除非我是一个傻子;可是傻是一种不幸而并不是一种罪过。当人循着一条歪路走时,越走得快,就离得越远。而当他已跑遍了很大一块地方以后,用什么方法回到他的正路上来呢?耗尽力量是不行的;虚荣心在此阻挡着而人并不自觉;由于固执于他的原则,就在所有周围的事物上都散布了一种幻觉,使东西的面貌都改变了。
不应该把上帝想像得太好,也不应该把他想像得太坏。公道存在于过分的仁慈与残酷之间,有限的受罪也同样存在于免罪与永恒的受罪之间。全部形而上学的胡扯,都抵不过一个“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论证。要服人,有时只要唤醒身体上或精神上的感觉就行了。有人就曾用一根棍子,为庇罗派的人证明他否认自己的存在是错了。加尔都士手里拿着手枪,就可以给霍布士一个同样的教训:“不拿钱来就拿命来;这里只有咱们俩,我比你强,咱们之间不是什么公道问题。“
一种半怀疑论是一个心灵软弱者的标志;他显得是一个怯懦的推论者,让推论出来的结论把自己吓倒;他是一个迷信者,以为束缚他的理性就是尊崇了他的上帝;他是一种无信仰者,怕对自己撕破假面具:因为如果如半怀疑论者所深信那样,真理在考察中丝毫不会失去什么,那么对那些他怕加以探测的,像放在一个他不敢接近的圣殿里那样放在他脑子的一个角上的有特权的概念,他的灵魂深处究竟怎样想的呢?做一个多神论者比做一个无神论者,其危险既不多些也不少些:而只有怀疑论能同样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趋于这相反的两极端。一切道德的行为都伴随着内心的满足;一切罪恶的行为则伴随着懊悔;而心灵是毫不羞耻也毫不懊悔地承认它反对这样那样的一些命题;因此不论相信它们或摒弃它们都既无所谓道德也无所谓罪恶。一个人已为他的子女、妻子和朋友所辜负;不忠的伙伴已弄得他倾家荡产并使他陷入困苦之中。满怀着对人类的彻骨憎恨和深刻的轻蔑,他离开了社会而独自隐居在一个岩洞中。在那里,他双拳靠在眼睛上,沉思着一种能和他的愤恨相称的复仇的方法,他说:“这些坏东西,我将做些什么来惩罚他们的不义,并且使他们全都罹受他们所当受的不幸呢?啊!要是能够想出办法……使他们都怀抱着一个巨大的怪诞的妄想,使他们把这妄想看得比他们的生命还重要,而对于它,他们永远不能懂得!……”立刻他从洞中窜了出来,大喊着:“上帝!上帝!……”无数的回声在他周围重复着“上帝!上帝!”这可怕的名字就被从地的一极传到另一极,而到处都惊愕地听到这名字了。首先人们匍匐下拜,然后他们起来,彼此询问、争论、怒恼、痛斥、仇恨、互相扼杀,而这个愤世者的夙愿就满足了。因为一个永远同等地重要而不可理解的东西的历史,在过去就是这样的,在将来也还是这样。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文章选自《哲学思想录》,[法]狄德罗 著,罗芃、章文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04
▍延伸阅读
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
世界名著中最深入人心的35句话!
罗素:畏惧舆论,是痛苦之源
人生是一种考验
人性的26个致命弱点
越自卑的人,越容易变得优秀
生命的意义,是认识到自己的命运,而后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无知并不是没有学问,而是不明了自己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自恋的社会
康德:论人的尊严
叔本华:别让生活耗尽你的美好
不希望、不承认变化是痛苦的一个根源
“人”如何理解“自己”
人应该尊重自己,并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